THE VOICES FROM THE BRAND WORLD
來自品牌世界的聲音
海洋作為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希望。隨著 “藍色經濟” 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海洋工程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將國家戰略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力,培育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海洋工程品牌,成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課題。
一、深刻理解 “藍色經濟” 戰略內涵,找準品牌定位
“藍色經濟” 是以海洋空間為活動載體、以海洋資源為利用對象、以海洋產業為核心內容的經濟形態,其核心是通過科技創新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高效利用。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不僅為海洋工程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更指明了發展方向 —— 從傳統海洋開發向智慧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
國際化海洋工程品牌的定位應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同時契合全球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具體而言,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海資源開發裝備領域,把握全球深海油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增長需求;二是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領域,順應全球能源轉型中海上風電、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浪潮;三是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裝備領域,響應國際社會對海洋生態安全的共同關切。
品牌定位需要避免同質化競爭,應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形成差異化特色。例如,中集來福士憑借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技術積累,確立了 “深水油氣裝備解決方案提供商” 的品牌形象;而上海振華重工則依托港口機械領域的領先優勢,向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等特種裝備領域延伸,構建了獨特的品牌辨識度。
二、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夯實品牌技術根基
海洋工程裝備被譽為 “海洋經濟的航空母艦”,其技術含量高、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打造國際化品牌,必須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體系。
強化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協同是關鍵。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聚焦海洋工程裝備的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和系統集成技術開展攻關。例如,通過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盟,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我國在深海載人潛水器領域的突破,正是得益于 “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 等項目形成的協同創新機制。
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是提升品牌競爭力的重要路徑。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制造與運維全過程,實現 “智能裝備 + 智慧服務” 的模式創新。例如,挪威海洋工程企業通過遠程運維平臺,可實時監控全球數百座海上平臺的運行狀態,提供預測性維護服務,這種 “裝備 + 服務” 的模式極大提升了品牌附加值。
標準體系建設是品牌走向國際的 “通行證”。應積極參與國際海洋工程標準的制定,將自主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國際標準,增強行業話語權。同時,通過國際認證(如 ABS、DNV、LR 等船級社認證)打破貿易壁壘,為品牌國際化掃清技術障礙。
三、深耕國際市場,構建全球化運營網絡
國際化品牌的培育離不開全球化的市場布局。企業應遵循 “循序漸進、重點突破” 的原則,逐步建立覆蓋主要海洋經濟區的營銷與服務網絡。在市場進入策略上,可采取 “先易后難” 的梯度推進模式:首先進入東南亞、中東等新興海洋工程市場,積累國際化經驗;再逐步拓展至歐洲、北美等成熟市場,參與高端項目競爭。在具體方式上,可通過與當地企業合資合作、并購重組等方式快速切入市場,降低文化隔閡與政策風險。例如,中國船舶集團通過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不僅獲得了重要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更打開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通道。
本地化運營是品牌扎根國際市場的關鍵。應尊重目標市場的文化習俗、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組建本地化的研發、生產和服務團隊。在產品設計上,要充分考慮不同海域的環境特點和客戶需求差異。例如,針對北極地區的海洋工程裝備,需要特殊的低溫防護設計;而熱帶海域的裝備則需強化防腐蝕性能。
參與國際重大項目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徑。通過競標國際大型海洋工程總包項目,展示技術實力和工程管理能力。我國企業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等 “一帶一路” 沿線港口建設中的出色表現,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顯著提升了中國海洋工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樹立負責任的品牌形象
“藍色經濟” 的核心要義是可持續發展,國際化海洋工程品牌必須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全產業鏈。這不僅符合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共同要求,也是品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在產品研發方面,應重點發展節能、減排、環保的海洋工程裝備。例如,研發低排放的海上鉆井平臺動力系統、可回收的海洋油氣開采設備、基于清潔能源的海上作業平臺等。同時,積極開發海洋生態修復技術裝備,如溢油回收系統、海洋污染監測設備等,展現品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實力。
在生產制造環節,推行綠色制造標準,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通過采用模塊化建造、數字化仿真等先進技術,提高材料利用率,縮短建造周期,降低環境影響。挪威、荷蘭等海洋工程強國已在綠色制造方面形成了成熟經驗,值得我國企業借鑒。在國際合作中,主動參與全球海洋生態保護行動,通過技術輸出和項目合作助力發展中國家提升海洋環境保護能力。這種負責任的行為不僅能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更能為品牌贏得良好的聲譽,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五、強化品牌文化建設,提升國際傳播能力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國際化海洋工程品牌需要構建兼具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品牌文化體系。提煉品牌核心價值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應將 “創新、可靠、綠色、共贏” 等理念融入品牌文化,傳遞中國海洋工程企業的技術追求、質量承諾和責任擔當。例如,“中國造” 海洋工程裝備在疫情期間為全球海上油氣供應提供穩定保障,展現了 “可靠伙伴” 的品牌形象。
創新國際傳播方式是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關鍵。應利用國際展會、行業論壇、專業媒體等渠道,多維度展示品牌實力。同時,借助新媒體平臺,用國際化的語言講述中國海洋工程品牌的技術突破和發展故事。例如,通過紀錄片形式展現 “奮斗者號” 萬米深潛的歷程,既能傳播科技成就,又能提升品牌的文化感染力。
培養國際化人才隊伍是品牌文化傳播的保障。需要打造一支既懂技術又通外語、熟悉國際規則且了解不同文化的復合型人才隊伍,他們既是技術專家,也是品牌文化的傳播者。通過人才的國際化,實現品牌文化的有效輸出和跨文化融合。
在國家戰略與全球視野的交匯中成就卓越品牌
“藍色經濟” 國家戰略為我國海洋工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而經濟全球化則為品牌國際化創造了廣闊空間。打造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海洋工程品牌,需要企業以戰略定力深耕核心技術,以全球視野布局市場網絡,以綠色理念引領可持續發展,以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的重要標志。在這一進程中,每一個海洋工程企業都肩負著使命與責任 —— 通過持續創新與不懈努力,讓 “中國智造” 的海洋工程品牌屹立于世界舞臺,為全球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上海煥識品牌vi設計策劃公司是一家創意策略思考導入型的品牌增長咨詢公司,聯結商業與品牌,通過品牌力賦能商業轉型。作為專業的上海企業vi設計公司,多年來以品牌形象vi設計策劃與VI設計煥新的根本命題進行專研與探索,通過海洋工程企業vi設計,海洋工程品牌設計,海洋工程logo設計等核心業務,為客戶提供新品牌形象策略vi設計,老品牌形象vi設計煥新以及品牌管理等整合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煥然一新品牌識別形象,幫助企業改變品牌影響力,實現品牌與商業同增長!
專業的品牌策劃vi設計公司煥識品牌創意期待與您的項目合作,專屬咨詢熱線18816509092,期待您的來電!
VI設計如何讓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